热情互动、排队签名、真切感言……在沈阳市玖伍文化城书店里,一场热烈的读书交流会让寒冬时节暖意融融。12月18日,“军旅作家张红太新著《“当代板桥”梁文敏》发行式”在这里举行。辽沈地区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作者张红太、主人公梁文敏及辽宁人民出版社领导,来自社会各界的读者200余人参加了发行仪式。
由军旅作家张红太教授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军旅画家梁文敏的专著《“当代板桥”梁文敏》,近日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配图片400余幅,图文并茂,全面展示了当代著名军旅画家梁文敏的传奇经历、动人故事和跌宕人生,记录了梁文敏先生在艺术追求实践中承载的艰辛、执着和力量。梁文敏生于1945年,1963年参军,1969年在部队提干,1978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画家,2000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认可为“当代板桥”。梁文敏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把学板桥、做板桥成了他一生追求的奋斗目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砺,练就了一手画竹绝技,终于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具个性的画竹风格——“板桥竹风剑刀画派”。
辽宁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高度评价了军旅作家张红太教授创作出这样一部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专著,为社会、为时代奉献了优秀的精神食粮,在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方面走在了前列,发挥了一名思想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履行了社会责任。郭兴文主席对军旅画家梁文敏先生以“文化大篷车”的形式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实践和和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代板桥”梁文敏介绍了自己数十年画竹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经验以及用“文化大篷车”这种形式开展书画公益培训的艰辛经历。“文化大篷车”行进大半个中国,传授绘画艺术,用手中的画笔,让高雅的传统文化艺术真正成为大众文化,服务于人民。为了传授绘画艺术,10余年间,他们举家背景离乡,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他爱竹、画竹、咏竹,用“竹子精神”走出一条“文化大篷车之路”。
辽宁人民出版社领导介绍了《“当代板桥”梁文敏》一书的出版过程,出版社对于这部专著高度重视,安排优秀的编辑力量进行编辑出版工作,把精品著作奉献给社会和广大读者。
专著作者、军旅作家、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红太教授说,画如其人,品画如品人。梁文敏先生是一位笃学勇毅、奋发进取者,作为一名军旅艺术家,他用“板桥精神”“竹子精神”鼓励自己拼搏奋斗。他对民族艺术的不懈追求,他对生活经历的用心感知,他对社会的大爱情怀,是他几十年人生风雨所融合与承载的一种高贵品质,也是激励人们不断进取,不论身处逆境与顺境,都能催人奋进,砥砺前行。通过撰写这部著作,旨在为社会、为国家、为时代,也为年轻人传递和提供一种思考人生、净化心灵、激励奋发的教材、空间和力量。撰写梁文敏先生的传记,让我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涤荡,深深感知着一位共和国老兵澎湃的心音,感悟人格的魅力,感怀盎然的激情。在这本书里,会读懂人在奋斗进程中的艰辛与快乐,读懂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执着,尤其是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知名艺术家的忠诚、品质与情怀。
沈阳军旅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立彦表示,梁文敏这个旧社会的苦孩子,新中国的幸运儿,从小就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学习美术以后,选择了墨竹,在师范学校,接受了传统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在风华正茂、热血方刚之际,有幸进入了军队这所大学校,守卫海防前线期间,他仍以画笔为武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这一切彰显了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精神!
在发行式现场,退役军人刘守金深有感触说,军旅作家张红太教授撰写的这部专著是一部精品力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全书章节脉络清晰,文字精彩生动,读后令人振奋,是一部优秀的励志作品。张红太教授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传递正能量,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了一名新时代军事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