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阳
《守望青春》是根据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曲建武事迹改编创作的一部关于高校思政教师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走出过去主旋律电影创作的窠臼,拍得有故事、有人物、有真情,令人信服,使人感动。
电影《守望青春》的最大亮点就是始终围绕并落墨于青年大学生身心成长这件事上,把曾经或今天大学校园中可能或正在发生于青年大学生身上的事,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分类和表现,使观众看到片中的人和事,就像看到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一样,从而产生出一种莫名的亲切、熟悉和代入感。“你没老过,我却年轻过。”电影主人公刘威老师这句话平凡而深刻,但凡是经历过人生花季的青年男女对此都能体会。在那段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里,正是青年人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的青年既叛逆又“成熟”,既热烈奔放又自感老练,既涉世不深又自认看破世事,明明缺乏社会经验而又对过来人给予的经验嗤之以鼻……总之,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还处于似懂非懂的懵懂阶段,而此时对青年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影片没有出现教师慷慨陈词的画面,更没有标语口号式的说教与灌输,只有主人公刘威老师在不同时期几代学生身上倾注的关爱和引导,从而铸就学生们坚毅果敢的性格。
影片采取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对刘威老师教过的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了平实与真挚的记述。其中有从乡村考进都市的贫困大学生张生,他因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和怯懦,这严重影响到他与师生们的正常交流。为此,刘威老师进行了“跋山涉水”的家访,随后又带领张生从练习朗诵入手,增强张生的自信心,并号召同班同学在假期到张生家中帮助翻建房屋。这些努力使张生最终从不自信的阴影中走出来,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带领乡亲致富的带头人;还有因行贿入狱的学生徐平,师生相见的地点是在徐平服刑的监狱。即便如此,在师生分别之际,徐平问自己还是不是老师的学生,刘威老师依然温暖地回答,永远都是——从而给改造的学生以希望。从片中展示出的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抵制不正之风等一系列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学生身上的事件可以看出,从始至终刘威老师都没有站在高高的讲坛上对学生进行什么教化,而是面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予无私的关注与引导。《守望青春》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并没有把思政教育进行表象化的处理,而是把思政课的本质付诸于一个个具体而又真实的事件当中进行表达,从而成就了本片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魅力。
诚然,电影《守望青春》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青春的奔放与热情,可以看到青春的困惑与迷茫,还可以看到对青春的关注与守望,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部仅仅拍给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电影,它更是《守望青春》创作团队奉献给举国成千上万高校在校大学生青春成长阶段的一份青春献礼。梁任公有云:“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真心希望青年一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脚踏实地走好青春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用信念与实力尽情抒写人生。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