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 竞
“老人们真是多才多艺,我老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看到辽宁老人幸福的晚年生活,来自越南的阮黎翠恒由衷地感叹道。这天,阮黎翠恒不仅吃到了重阳糕,制作了荷包,而且还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10月13日,住在沈阳金太阳养老中心和平院区的老人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探望者——正在东北大学就读的5名留学生。在这次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承办的“四海同心、一起过节”之敬老尊贤度重阳活动中,5名留学生和中国老人一同制作重阳糕、掐褶纸荷包、欣赏文艺演出,共度一个幸福的中国传统佳节。
活动伊始,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齐伟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给留学生上了一堂“云课”,详细介绍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人孝亲敬老的文化传统。
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来自也门的塔里克感叹道:“原来中国的重阳节还是个敬老的节日。”
“中国人在重阳节常常外出登高锻炼身体,老人们怎么办呢?重阳糕的‘糕’谐音‘高’,就是我们送给老人的心意。”面点高级讲师王芳介绍,在她的指导下,5名留学生和老人们一起体验了重阳糕的制作。
塔里克说:“这是我第一次吃重阳糕,而且还是和老人们一起制作的,这让我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我小的时候。”
依照中国传统习俗,过重阳节一定要做荷包。在当日的活动中,大家一起拿起彩纸、红线,体验了一把创意荷包——掐褶纸荷包的制作。沈阳市非遗项目李氏掐褶纸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雪手把手教,并带着大家将艾草香囊放进荷包里。塔里克把亲手制作的荷包拍下来,要让家乡的人们看看中国的传统技艺和传统文化。吃了重阳糕、做了掐褶纸荷包,老人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儿”,即兴表演起葫芦丝独奏《唱支山歌给党听》、电吹管演奏《北国之春》、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二胡独奏《新赛马》等节目。这次重阳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了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