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是沙漠里的“英雄树”,他身着金色华服宛如身披铠甲的将士,守护着广域的疆土。胡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洗礼。他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和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是他的魂与魄,亦是生命的欢歌。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每每谈起大漠里的胡杨,画家冀有泉总会这样铿锵有力地说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文工团政委、著名军旅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民族名家书画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被国家金融机构审核通过其作品可质押贷款的艺术家、“胡杨之父”冀有泉连续27年前往新疆采风胡杨林,风雨无阻。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自从1998年第一次在新疆旅游看到胡杨树之后,冀有泉便开始致力于用中国传统的水墨关系来表达胡杨。
“我曾在胡杨林中忘我穿梭,忘记黑夜,迷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机缘巧合下,我撞见戈壁滩和大漠之间一望无际的死去的胡杨林,我仿佛置身于一片死亡的世界。月光下荒芜的戈壁滩上,死去的胡杨树有的像耄耋老人,有的像五尺微童,也有的像武士,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此情此景,我的内心仿佛感受到了胡杨树传达给我无思而思的禅意,它们活着的时候传达着品格坚毅自强不息的精神,死后教人学会放下与释然。”冀有泉至今提到仍觉震撼与难忘。
他坚持认为,想象是无法支撑技法的,只有亲自体会过狂风暴雪中的胡杨林、亲眼目睹白雪皑皑中挺拔的胡杨树、亲耳聆听北风呼啸,才能在作画时更好地融入灵魂,勾勒出寒冰冷酷的天地、苍莽静谧的胡杨树和悠闲的骆驼,营造出雄浑深蕴的绘画风格。除了新疆,国内有胡杨的地方他也都曾前往,青海、甘肃和内蒙等地也都留下过他寻找胡杨的足迹。
冀有泉目前是国内首位专门将胡杨作为绘画题材且用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来表现的画家,他着重强调了笔墨技法的重要性。在继承了前人用墨用笔的精髓后首创“驳墨法”和“飞白弹点法”,配合着留白体现光影感、层次感和纵深感,远近虚实、疏密相间、动静皆宜,挥毫泼墨间逼真地描绘出胡杨树斑驳浓淡的树影以及遒劲的枝干。他的笔法积聚力量感,让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胡杨树本身的韵律与生机。
在谈到传统水墨画的继承与发展时,冀有泉强调在绘画过程中离不开创新,但传统不能丢,历史永远是强大的根基。在吸取前人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体现时代精神,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从而有自己的艺术作品、艺术作为和艺术地位。党和国家在发展文艺领域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国画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也都应自由地探索和创新,为艺术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力量。
天地包容,苍凉饮尽,碧野黄沙寂寞长。凝霜重,共依稀明月,瀚海归航。胡杨象征着逆境之中还能坚持理想、不退缩、不放弃、守住初心、勇往直前的人。冀有泉笔下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他笔精墨妙地描画出铮铮铁骨的胡杨树在大漠戈壁灿烂奉献着。看着他的画,不由地让人眼前浮现出大漠孤烟、白草黄沙,耳边响起古道上的驼铃声,而那些苍茫雄奇的“胡杨士兵”正屹立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惧岁月风霜的洗礼。
(实习记者:张瑛娜,摄影:石文博)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