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镌刻百年精神——诗画音乐剧《镌•刻》主演教真玉谈创作感受
2021年,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大学共同出品了诗画音乐剧《镌•刻》,该剧在深圳2021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同时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邀请展、深圳市南山戏剧节,并在第八届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获得“最佳剧目”。
诗画音乐剧《镌•刻》剧照-毕业季
该剧描写盛京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张文涛带领学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面前,不畏疫情,砥砺前行。通过红色基因的传承、草原母亲小米脱贫的故事、白衣天使的逆行冲锋、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中国的转变中,将祖辈、父辈的奋斗篇章熔铸到百年党史之中,最后完成了从南湖红船到巍巍巨轮的雕塑作品,同时也重塑了青春与信仰的故事。
该剧出品人、剧本策划、导演由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三次获得梅花奖的冯玉萍教授担任。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术学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教真玉在学校推荐下出演剧中一号人物张文涛。
教真玉告诉记者,这是继主演大型清唱剧《毛丰美》后,再次塑造典型人物。他深知这部剧的重要历史意义,沉下心来仔细研读剧本,在生活中寻找人物的形象种子,与冯玉萍导演交流,用心感受有血有肉的剧中人物张文涛的内心世界,努力的捕捉那感动的瞬间。
《镌•刻》剧组的开放包容,团结合作的创作精神让教真玉感动。剧目的作曲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刘思军根据他的声音条件量身定制,写出了非常经典的旋律。怎样把好曲目有完美的呈现?于是教真玉再次走进了恩师、原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赵德山教授的课堂,恩师指点:演唱不是比谁唱的音有多高,演唱的最高境界是声情并茂,将情感走在技巧的前面,控制的演唱如情感的诉说才更见演员的功力。
诗画音乐剧《镌•刻》剧照-诀别
在剧中学院学生江波得知奶奶感染新冠肺炎,张文涛唱出“武汉有最好的医生,武汉有最美的天使,我们等待奶奶涅槃重生的消息,等待重生如凤凰”,这段旋律的演唱一定是情感充沛,最后一句是一个高音,而且也是叠加情感的爆发。教真玉说:每当此处我沉下来用心体味张文涛此时的心境,感受人物内心的焦急,用心传递力量给江波时,那份责任使然,那种我与人物内心情感的碰撞与对话,让我身临其境,此时我就是张文涛……我捕捉到了张文涛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使命。带着创作收获的喜悦,我打开思维如海绵般汲取,让我所想、所唱、所表演都发挥到极致。
诗画音乐剧《镌•刻》剧照-分别
剧中有一段念白“同学们!如果说,一个孩子被收养,是一位母亲的善良;如果说,三千甚至上万个孩子被收养,那是一个民族爱的信仰!爱的力量!爱的忠诚”。在创作中,教真玉把这段台词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用娓娓道来的诉说方式和学生们心与心沟通,第二个层次稍微提高音调、情感下沉,增加厚重感,第三个层次声音如山谷回荡,响而不燥,让观众久久回味其中,产生一种无形的剧场共鸣。
怎样刻画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代表?教真玉在表演中力求真实、自然、情感细腻。剧中张文涛的妻子韩梅即将奔赴武汉疫情第一线的时候,张文涛在校内疫情管控、家中岳父病重、女儿高考在即等重重压力之下,面对与妻子的分别,内心的那种担心、不舍、责任,展现了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爱的家国情怀。教真玉把这种鲜活的创作感受带到排练中,在这段二人时空的表演对话中,舞蹈主要以情感细腻的表达为主,舞蹈演员与角色情感相托相依,展示了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教真玉感慨地说,《镌•刻》剧组开放包容,团结合作。组里演员有评剧、晋剧、民歌、流行音乐、话剧等多个艺术门类,大家相融相浸、取长补短,这就是《镌•刻》剧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
教真玉在创作剧目中反复思考,怎样把自己的收获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播撒在学生的心里,真正的把红色基因注入到学生的血液里流淌?“操千曲而后晓声,冠千剑而后识器”艺术教育的手、眼、身体的实践、思想的升华,使学生真正感悟艺术的魅力,最终形成终身的艺术素养。“浸润式”的教育,用“思政+艺术”丰富的艺术教育红色资源,形成成熟的“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理论和艺术教育双结合,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蕴“边讲边唱”,用音乐忆往昔峥嵘岁月,用旋律奏响时代精神。
回顾新剧目取得的成绩,教真玉倍感振奋。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创作无愧时代无愧使命的经典剧目,在教育和艺术的前进路上永不停息……
北国网记者 李明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