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宁
国家电影局2022年1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全年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电影市场活力显现。
勇夺双冠王,意味着中国电影无论是产品端还是消费端都熬过了2020的市场寒冬,正在恢复元气,重回春天。
在全球疫情持续多变的背景下,2020年到2021年两年的时间线上,中国电影票房经历过山车般的触底反弹、迅速攀升过程。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全面关闭178天,中国院线低迷至谷底。但是,2020年7月20日,全国电影院复工后,国庆档、贺岁档等下半年重要档期,场地、人次和票房均已迅速恢复到接近往年平均水平。尽管2020年中国电影的全年票房市场不到2019年的四成,但是下半年电影市场快速复苏,依旧为2021年的全面回暖带来了春天的讯息。
电影市场是文娱产品提供者也是时代风貌的晴雨表。市场灵敏地反映了时代的呼唤。从2016年票房冠军《湄公河行动》,到2017年至2020年《战狼》《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八佰》《我和我的家乡》等,主旋律优质影片成了票房口碑的大赢家。文化市场的消费者是最有表达欲望的群体,电影市场始终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最积极频繁的领域。影视作品如同舞台中心的歌者,他唱出台下观众心声时就会唤起深深的共鸣,赢得热烈的掌声。而创作者切中了时代的脉搏,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让主旋律影片覆盖更多类型,让观众有更多选择,也就会赢得市场。一度依靠流量、粉丝刷票、包场等不正当干扰文艺和市场环境的饭圈行为,在“清朗”行动后,越发为人唾弃。观众恢复了理智与审美,愿意为真正的艺术精品买单。好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一个排除了噪声干扰的市场经历了最意外的寒冬之后,依旧有实力恢复健康与生机。
尽管电影工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让艺术创作如虎添翼,但让观众愿意为之买单的依旧是饱满的精神内核。《长津湖》和《你好,李焕英》,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名和第三名,都出现在2021年。它们的成功并不偶然。前者战争场面真实宏大,英雄主义、家国情怀爆燃;后者讲述了人间最难以割舍的亲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冲击,爱祖国的伟大豪迈与爱家人的质朴温暖,恰是所有人文化基因的底层密码,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两条支流,奔腾至今,汇流至此,让观众热血沸腾、热泪滚烫。
看电影仍旧是一种特定场景下的享受与回忆。这两年,网络院线异军突起,2020年初《囧妈》以6.3亿的价格出售给今日头条,并在抖音、西瓜视频等平台免费播出,一度让人感觉线上影院对线下影院的攻势凌厉。但线下电影院一经恢复,中国院线票房六天便突破1亿元,30天就突破了10亿元,国庆档前就突破了50亿元。这更加说明,人们渴望走进影院去度过期待中的两个小时。电影院为人们阖家出游、情侣约会、朋友相聚等百姓精神生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社交场景,走进电影院并不是单纯观影,而是人们享受休闲时光,甚至是怀念以前安逸无忧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影厅的一片黑暗中与许多陌生人共同看电影,如今有了安享太平,人间无恙的珍惜味道。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根本上还是有疫情防控大局稳定的保驾护航,偶发的风吹草动依旧会影响部分院线开工。头部作品的优秀实至名归,而大量中等投入的作品,票房断崖式下跌,在市场上铩羽而归,也透露某种不均衡。这一切还要看2022年新赛道的开辟,以及调整与沉淀。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