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天算》剧照。阎 波 摄
记者 王臻青
核心
提示
1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话剧《天算》专家研讨会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举行。作为我省开年大戏,《天算》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奉天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元旦连续演出3场,观众反响强烈。为进一步提升该剧的质量,将该剧打磨成精品剧目,进行省内外巡演,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邀请戏剧界、文学界多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他们对该剧鲜明的艺术特色给予肯定,对于如何进一步打磨这部新创话剧提出了建议。研讨会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著名剧作家黄伟英、辽宁文学院文艺创作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胡海迪。
记者:作为“奉天抗战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天算》这部话剧具有哪些鲜明的艺术特色?
黄伟英:《天算》具有非常浓郁的辽宁文化特色,台词大量运用沈阳方言、俚语典故,剧中人物体现出辽宁人豪爽、仗义、淳朴的性格特征。与“奉天抗战三部曲”前两部相比,《天算》剧本更加凝练厚重,演员的表演整体实力更强,导演更加娴熟。《天算》中辽艺几代演员同台飙戏,带给观众一种深刻的愉悦的艺术体验。全剧对于人物群像的刻画更为细腻生动,角色之间的对手戏非常精彩。尤其是主演宋佳伦,他的表演堪称完美,将具有多重身份的主人公白凤岐演绎得层次丰富而清晰,将其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胡海迪:《天算》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市场,这是沈阳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文化街区之一,当年即有“杂巴地儿”之称。正是这个“杂巴地儿”为形形色色的北市场人物群像,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天算》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本身就具有戏剧性,而且自然而然地接地气。我注意到舞台背景中高悬一口大钟,取自实胜寺的实物,寓意警钟长鸣,对每一场戏之间的起承转合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也是对本地素材的巧妙运用。
记者:很多观众反映这部话剧的台词非常接地气,语言风格很亲切。
胡海迪:《天算》的台词是纯正的沈阳方言,还大量采用俚语、俗谚,生动形象。《天算》宛如一幅北市场民俗风情画,剧中角色在相馆中算卦,在诊所里看病,在裁缝店中裁衣服,在肉食铺里买熟食。人物身份多样,有掌柜、有小贩、有落魄的官宦子弟,也有行乞的叫花子。剧中人物的台词设计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记者:《天算》首轮上演,难免有不足之处。下一步如何进行修改、打磨提升?二位老师有哪些建议?
黄伟英:我觉得这部话剧的舞台背景还要进行更符合老北市场风貌的设计,最好研究一下老北市场的建筑风格。我小时候曾居住在北市场,至今还能回忆起北市场当时的建筑风格与风土人情。那时候北市场的建筑大多是黑砖黑瓦,非常古朴。家家户户毗邻而居,邻里和睦,时常串门拉家常。即使是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人有时也在北市场的街市中随意地聊聊天。所以我觉得这部话剧的舞美设计还可以更加灵动地展现北市场的风貌,舞台设计不要太满,有一定的留白,给人物行动留出更加自如的空间,以展现北市场“杂巴地儿”杂糅的人物关系以及民俗风情画一般的人生百态。一方面要留白,另一方面要增强烟火气。
记者:具体说来,您认为如何在剧中强化您所说的老北市场的烟火气?
黄伟英:目前这个剧的舞台缺少一些流动的气韵,缺少一些市井小人物之间你来我往的市井气息,可不可以设计出类似这样的场景:北市场民宅门口,七八十岁的老人眯缝着眼睛安静地晒着太阳,不时地与过往邻居打着招呼。路边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与衣着邋遢的小商贩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闲嗑。这就是北市场的日常,这就是能够产生平民英雄的传奇之地。对充满烟火气的北市场民俗风情的再现,能够与北市场民众惊心动魄的反侵略暗战形成强烈对照,这就是戏剧性。
胡海迪:我认为这部话剧对于女主人公春莺的刻画还可以更加立体丰满些,最好能够设计出更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的台词和情节,体现出这个人物所在行业的特征,通过细节展现她琴棋书画的才艺,比如加入她演唱沈阳传统戏曲或鼓曲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个人物的生活经历映射出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东北人民经受的苦难。
记者:感觉个别人物行动线的由来与走向还不是那么清晰,比如反派人物思想发生深刻转变的合理性还不够充分,她众叛亲离之后与北市场老邻居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微妙变化还可以展现得更加细致入微。此外,剧中她对于父亲被害之后的反应也略显轻描淡写。
黄伟英:是的,从人物刻画、舞美设计着手,这部话剧还可以更加精致精彩。
记者:瑕不掩瑜。从舞台呈现、观众的反馈、专家的分析来看,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开年大戏《天算》仍然是一部彰显辽宁话剧雄厚实力的文艺作品。
黄伟英:这部话剧有成为文艺精品的潜力,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将来这部话剧进京以及到全国各地演出,更要体现出鲜明的辽宁历史文化特色,这一特色并不是我们把写有北市场三个字的雕花牌坊往那一戳就是辽宁历史文化,还是要从表演等各个方面的整体风格、风范上去体现。关东演剧学派是辽宁人艺独树一帜的表演流派,风格鲜明,在“奉天抗战三部曲”的前两部《祖传秘方》《开炉》中,这一表演风格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奉天抗战三部曲”的导演宋国锋概括《祖传秘方》是讲一家人的故事,《开炉》讲一堂人也就是一个行业的故事,话剧《天算》则是讲一群人的故事。我认为,这一群人在舞台上表演形成的戏剧张力应该是最强的。尽管是首次亮相的新剧,《天算》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艺术品格。我们期待这部话剧能够亮相全国舞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