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继往开来,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即将盛大启幕。本次展览由辽宁省委宣传部指导,国家图书馆、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化中心联合主办,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和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共同协办。
本次展出的《聊斋志异》、《抱朴子内篇》与《扬子法言》等十部稀世古籍,是从馆藏61万册古籍(12万册善本)中精心挑选,跨越了从汉代至清朝的历史时空,囊括了稿本、刻本、套印本、活字本和绘本等不同的版本类型,是馆藏中最具代表性的缥缃精品,也是辽宁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首次集体亮相。
最令人期待的是,开幕式当天,以《聊斋志异》为首的这十部古籍原本将会悉数亮相。如此大规模的珍本古籍原件展出,这在辽宁省图书馆的馆藏历史上,还是首次。辽宁省图书馆是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些岁月珍藏历经几代辽图人的心手相传、精心呵护,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之火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展览分为“珍贵古籍”“名山事业”“重焕新生”三个单元。
“珍贵古籍”单元以馆藏十部镇馆级别古籍为主线,围绕十个点,展出包括了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稿本、抄本等不同的版本类型的四十余部古籍。如展出了宋刻本《抱朴子》《扬子法言》及稿本《聊斋志异》。其中,《聊斋志异》手稿,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唯一存世的手稿,为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定。
“名山事业”单元就我省古籍普查、分级保护、整理研究、人才保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以实物的形式展示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古籍整理出版的部分成果。向读者展示了辽宁省图书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打造的集“藏、用、学、修、研”为一体的古籍保护与传承成果,以彰显辽宁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重焕新生”部分向读者展示了修复师用不同技法修复的曾经严重破损的各类珍籍,同时展出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让读者可以了解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
本次展览声光电技术交织融合,营造出梦幻般的展陈环境。投影墙再现蒲松龄流连茶坊书肆,搜集奇闻异说作为创作素材的场景,使读者沉浸其中,体会蒲松龄的创作之趣。触摸墙用触摸感应的方式与读者互动,由读者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古籍中的天文仪器,了解仪器的功能和历史。沉浸式场景的打造展示宋代的街景市象。
开展期间,省图还将设置一系列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广大读者能直观、立体、多角度接触和了解古籍知识。(视频、图片由辽宁日报记者 赵乃林 制)
(辽宁日报记者 : 赵乃林)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