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中唯一存世的手稿《聊斋志异》,将于4月8日起在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继往开来,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上展出。
《聊斋志异》手稿,为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定。所谓手稿,即为蒲松龄本人所写。众所周知,名人手稿具有很好的版本价值。
全书页面字迹清秀流畅,并无修改涂抹,有用红色笔标注出的句读痕迹。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用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来反映现实问题。其所著《聊斋志异》代表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聊斋志异不分卷 (清)蒲松龄撰 稿本
《聊斋志异》创作历时40余载,成稿于清康熙年间.清咸丰年间,蒲松龄七世孙蒲英灏携手稿从山东定居盛京(沈阳)。时任盛京将军的依克唐阿曾借阅半部手稿,后佚失。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蒲家后人迁往辽宁铁岭,将剩余半部手稿一并带走。此后该手稿屡遭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官员的索求,均被蒲家后人回绝,将手稿藏在一间暗室中,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将这一历经磨难的海内孤本捐献,经鉴定是极为珍贵的《聊斋志异》定稿本。(视频、图片由辽宁日报记者 赵乃林 制)
《聊斋志异》作者 蒲松龄
(辽宁日报记者 : 赵乃林)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