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文艺频道>>优秀作品点评

萨蒂这个怪咖

2021-07-26 07:50:15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阿勒泰的角落》

《萨蒂音乐涂鸦》

《烧船》

丁春凌

七月流火。

和溽热一起到来的还有大水和潮湿。要不,在书里逃往宇宙的尽头?

《阿勒泰的角落》

大热天,你都忙些什么?刷手机?看电影?听音乐?发呆?

我通常会找来一本书,煞有介事地打开,然后,窝在沙发里打盹。一个接着一个。

之前看过李娟的《羊道三部曲》,很喜欢,现在再看《阿勒泰的角落》,依然如此。

李娟曾在阿勒泰深山牧区生活过一段时间,那里偏僻,自然条件不好,但是她很少说NO。在她的笔下,平日里的N种难都转换成了清新、温存,即便有过不去的坎儿,也见不到她的“丧”,顶多是安之若素、处之坦然。

她写从她家小卖店赊走80元、8个月分4次还完的质朴牧民,写喀吾图奇怪的银行,尤其写那只刨了一个月洞穴、离地面只差20厘米就跑掉的雪兔……

合上书,感觉四下里如此安静、凉爽。

尤其是那只雪兔,让我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李娟的童年,一路荆棘,原生家庭更是苦不堪言。可是,为什么她的文字里,没有乖戾,没有阴郁?相反,你在她絮絮叨叨的讲述里,读出的是缝隙里露出来的暖意。

这是我喜欢李娟的理由。

弗洛伊德说:精神创伤导致异常认识。李娟是个反例。所谓的原生家庭、童年阴影和精神创伤,不一定都无法疗愈。

弗洛伊德的筐,真不能啥都往里装。

《萨蒂音乐涂鸦》

说到萨蒂,即使陌生,只要常看电影,你就会对他的音乐有朦胧印象。像爱德华·诺顿主演的《面纱》,还有电影《维特根斯坦》等。据说,用萨蒂的音乐,特别是他的《玄秘曲》作为配乐的电影,有100多部。

萨蒂1866年出生在法国,7岁弹琴,13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的音乐听起来与巴赫、贝多芬太不一样了,哪怕和同时代的德彪西比,也更为先锋。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透过萨蒂的自述、杂文、乐曲说明、自制小广告、歌剧脚本、演讲稿还有诗歌等,更多地倾听他的音乐。

萨蒂是个怪咖。他说,“一个艺术家必须控制自己的生活”。为此,他列了一份作息表,精确到分钟。比如,10点23分起床后,是接受灵感激发的时间段;午饭时间只能用3分钟;22点37分就寝,并在每周二的凌晨3点19分惊醒。

注意,是惊醒。合着不做噩梦不吓醒,就不能起床?

遗世独立不?

书名之所以叫“涂鸦”,是因为,里面确实有不少萨蒂的涂鸦,比如自画像、款式不一的签名、线条潦草的插画、莫名的广告文案与不明就里的图形等。

今年是萨蒂去世96周年,这位拒绝任何权威的作曲家,在今天,被证明依然前卫。就像他在书里说的:“我,一个太年轻的,来到了一个太老的世界。”

对了,翻译萨蒂的庄加逊,是一名大提琴手,文字简洁、跳脱、戏谑,一如萨蒂的狡猾机智。

《烧船》

读宫本辉的小说,感觉在看杨德昌的电影。

在凉爽的夏夜,全须全尾看完,阅读体验一级舒适。每个短篇读下来,语言是冲淡的,画面是静好的,故事是鲜有波澜的,但是放下书,却能体会到躲藏在故事深处的那股浓烈的哀伤与无奈。

故事虽然不长,后劲不小,看完要冷静几天。

再有,这本小说集里弥漫的毛骨悚然,也非常值得一提。

责任编辑:张博华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