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文艺频道>>优秀作品点评
日式“聊斋”

2021-11-08 10:57:16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项国托

记得读了小泉八云《怪谈》里的《貉》,有很长一段时间,每逢深夜走在街头,看到前方有踽踽独行的女子身影,我都害怕她会转过头来,现出一张光溜溜的脸,没有眼睛、鼻子、嘴巴。于是,我便快步“超车”过去。若看过《千与千寻》,你一定会对“无脸男”印象深刻。

日本人信仰泛神论,认为身边的一花一草都有灵魂。如果看过《夏目友人帐》,会知道日本妖怪还有一个特点:器物所化。一袭和服,一床被褥,皆能幻化怨灵。甚至人类的五种感官,都可以是妖怪。比如“小豆洗”的妖怪。日本人觉得流水冒泡的声音,就像人洗豆子,因此称为“小豆洗”。真是“万物皆可妖”。

而中国幅员辽阔,妖魔精怪并不和人混居。因此,中国志怪小说,妖怪总是出现在一个无比遥远的某某地。

小泉八云的《怪谈》,被称为日本灵异文学的鼻祖,有日版《聊斋志异》的雅称。虽都是“发人间之幽微、现世情之百态”,和聊斋不同,怪谈透着日本特有的纤巧哀婉气质,充满物哀幽玄的美学色彩。

中国志怪故事中,我只知晓叶公。他爱龙爱得“不疯魔不成活”,家里到处是龙的装饰,画画、写字都是龙,给孩子起名字都离不开“龙”字。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龙被叶公感动,下来看他,他却被吓得屁滚尿流。

对人性美好的呼唤,中日两国人民达成了一致。当时读《守约》,大为震撼,名叫赤穴的武士,赴义弟之约,而当时山高路险,他又被歹人投入监牢,这约是怎样都赴不成了。眼看就要失约,赤穴想起谚语“人不能日行千里,而魂可”,于是剖腹自杀,化为鬼魂,如约而至。

后来我才知,这故事来自冯梦龙的《范巨卿鸡黍生死交》,后传入日本,经小泉八云改编,成为文学经典。

其实,日本怪谈很多故事来自中国,叙述模式也处处透着聊斋的影子。《安艺之助的梦》来自《南柯太守传》,《阿贞的故事》来自《太平广记》。日本人自己承认,日本的妖怪70%来自中国。小泉八云可贵的是,将中国的妖怪本土化,打上浓浓的扶桑乡土气息,氛围营造得凄婉、朦胧、恐怖、奇诡。

怪谈中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的,大多是日本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执念”。人一旦对某事某物过度专注,形成情结,这一情结就会成为有形,成“心魔”,人就会被束缚住。那个以命抵命复活樱树的老年武士,何以不是一种执念。

因此,写鬼写妖,无非都是对人间的模拟,人的欲望、苦恼、爱恨情仇,成执,便幻化为妖。当我知道小泉八云的身份,不免咋舌,他也算得上是“妖”了。小泉八云其实不是日本人,他是爱尔兰裔希腊人,本名赫恩,童年不幸,命运多舛,40岁移居日本,爱上日本无法自拔,仿佛无所栖息的灵魂找到合适的附体。

正由于他对日本文化的执念,于是有了《怪谈》。蒲松龄若没有“执念”,恐怕也不会有聊斋传世。所以,执念,好乎,坏乎?

而后,赫恩娶了日本美妻,改名小泉八云,由于写作名声大噪,成为大学教授。这一经历,正应了《聊斋志异》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落魄书生考取功名,娶得娇妻。中国故事大多是圆满结局。大抵是人间太苦了,好歹虚幻世界里留点甜头吧。

但在日本人的笔下,妻子这时会染疾暴毙,为防丈夫再娶,要求丈夫葬她于后院樱花树下,既可赏樱,又可监视丈夫。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