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马术打头,钢琴垫底的兴趣班鄙视链不谈。希望孩子有个拿得出手的特长,有个心灵寄托,也是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重要原因。这当然是好事。那么,兴趣班到底要怎么选?按照孔夫子的看法,选兴趣班有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说兴趣班,兴趣很重要。
这是孔子很有名的一个观点,知之者是行家或者说专家,好之者是爱好者,但都比不上沉浸其中,以此为乐的人。说的也是学习动力的问题。热爱才是动力。
同样是学钢琴,有的娃得好吃的哄着,有的娃得先打哭了再说,但也有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弹完一遍还想再弹一遍。孔子本人就是例子。孔子在齐国初次听到古典音乐——韶乐,分分钟被震撼到,学得如痴如醉,“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兴趣不只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催人奋进的鸡血。兴趣,产生容易,坚持难。乐器也好、运动也好,拼的都是熟练。重复是对耐心考验,而非锻炼。爱一个人,才对他会有耐心;喜欢的事,才愿意一遍遍重复,不觉疲倦。人生很长,别在起步的时候,就包办给孩子一个他不爱的对象。
第二个原则,孔子主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有兴趣,但也要有点天分。
中人大致就是一般人,普通人,那么中人之资以上,可以教给他有难度的东西。如果天分几乎没有,达不到一般水平,就不要给他讲太深的技巧了。这也是孔子说的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我们从孔子把几个得意的弟子,总结出了几个方面的优秀代表这件事,也有理由相信,比起全面发展,孔子更注重发掘天分,培养强项。
与其费劲巴力补短板,真不如把长板拉到最长。这既是结果导向,也是从内外动力出发。据说中国女孩的第一件化妆品多数是口红,欧洲女孩的第一件化妆品多数是睫毛膏。因为中国女孩儿的嘴好看,欧洲女孩儿的睫毛长——人在强调自身优势的时候,总会有使不完的劲儿。
哪怕是打游戏,孔子的这句话都有指导意义:中等水平以上的人,才可以跟他探讨更高级的战术;中等以下的,就算了吧。玩儿游戏,通关太快的,容易腻歪;过关太难的,容易放弃。一款成功的游戏,一定是难度恰到好处,奖励正合我意——过关一刻,成就感爆棚。游戏真正令人上瘾的,是不断积累的成就感。坚持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最好驱动力,一定也是源源不断的成就感。这的确需要一点点不差的天分。
那么,要是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也没发现孩子有什么天分,兴趣班要怎么选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是,咱非得选么?有人说孩子一定要学钢琴,因为学弹钢琴特别好,俩手一起用,能促进大脑开发,孩子会更聪明。对于这类推荐理由,我们想说,必须用俩手一起用的事儿明明很多呀,像洗袜子、剪指甲、择韭菜,不都是么?
————以下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第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第十一)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