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讲人 关润华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教授
简单的生活|美好的世界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教授熊孩子犯了错,家长要怎么办?孔子的主张是,要“文斗”,不要“武斗”。在教学方式上,孔子有四大原则。《论语》原文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的第一原则就是,文。来看一个“文斗”熊孩子的案例。
《孔子家语》里记载,有一次孔子听到子路弹琴,琴声里满是杀伐之音,是修养身心的大忌。但是孔子并没有上前纠正,而是转过头跟冉有谈论了一番弹琴奏乐和修身养德的关系。随后,冉有将这番话转告子路。子路大惊失色,深刻反省,茶饭不思,一个月瘦了七八斤。孔子这时才出现,称赞了一句,“过而能改,其进矣乎!”犯错能改就是进步,子路是个好同志!
孔子这番操作,大有深意。第一,托人捎个话。这是孔子最喜欢用的小技巧,好处是能够避免双方“正面刚”。人在被批评的时候,最难做到的不是接受建议,而是化解“我被攻击了”这种情绪。一旦情绪出现对立,批评分分钟变争吵。“托人捎个话”,拉进来一个中立的第三人,就大大有了回旋的余地。第二,托谁来捎话?也是大学问。孔子为什么选了冉有呢?来看冉有和子路的关系。孔子曾经亲自选出门下弟子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政事”方面选的两个人就是子路和冉有,可见他们两个人兴趣相似,特长一致,自然也性情相投。说话能说到一块儿去的那个人,才是转述批评意见的合适人选。
第三,批评要见效,时机很重要。可以想象,子路弹琴弹得正开心,孔子要是上去一句,“你这弹的不对呀。”子路的第一反应恐怕就不是自我反省了。话怎么说和什么时候说,有时候比说什么更重要。“文斗”熊孩子,是讲究策略,却不是一味迁就。学生评价孔子的为人用了三个字,“温而厉”。“温”是态度温和,批评也让人心悦诚服。“厉”的本义是磨刀石,是严格的修正和打磨。
实际上,孔子对学生一贯高标准严要求,就算子贡、子路这些功成名就的出色弟子,也还没达到“仁”的最高境界,于是学习和修养也成了儒家弟子的终身事业。其实,有效的批评是意在解决问题,不是发泄情绪。批评犯了错的熊孩子,目的是帮他改正错误,而不是表达自己的愤怒。孔子“温而厉”的“文斗”式教育告诉我们,倘若熊孩子做错了事,请温和的指出,请严格的纠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